4月11日-13日,“迈向智慧性教育学”教育现象学国际会议(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 Towards Thoughtful Pedagogy,ICPP)在深圳大学成功举办。国内外300余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技术性教育学与智慧性教育学”“弘扬教育家精神与教育智慧的培养”“现象学研究方法与运用”“现象学哲学与现象学的实践”等议题开展深入讨论,回应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教育学与教育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危机,探讨在现象学视域下构建反思技术理性的智慧性教育学的行动框架与路径。
大会现场
我校长三角高等教育历史人文研究中心鲍嵘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道”“象”“数”三重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智慧养成》的演讲。鲍嵘教授指出在中国哲学中,“道”是宇宙的本源和终极规律,代表一种超越性的智慧和追求天⼈合一的主体性精神。“象”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显现,同时《易》中的“象思维”是对“道”的一种有机论和生命论的“建模”。现象学提出“回到事物本身”,强调通过直观和体悟来把握现象的本质,而不是依赖逻辑推理,它对生活世界和“此在”的重视也都与中国的“道”“象”思维有汇通之处,因此可以共同为教师智慧的养成提供启示。在数字时代,更应该重视“道”“象”为“数”“艺”定向并主导科技向善的价值,文明体认、人文经典的阅读对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实践智慧养成,具有重要意义。鲍嵘教授还回应了与会代表提出的“师范生如何培养‘象思维’”“如何进行人文经典教学”等问题。受大会指派,鲍嵘教授主持了平行论坛,并为报告人颁发证书。
会后合影